首页 文字新闻 中文资讯 少儿天地 天天影视 大多伦多每周Flyer 热点追踪 天世专题 综艺百汇 广播-长篇连播 广播-话题漫谈

加媒体齐声追问政府 什么样的人算中产?

2019-12-20 文章来源: 星岛日报

加拿大的媒体最近似乎都有一种浓厚的兴趣,追着联邦政府官员问“什么人算中产?”

这样的兴趣显然是源自政府。联邦政府这几年经常把“中产”和“努力工作试图加入中产的人们”挂在嘴边上。大部分政策以“中产”为主要目标,新的一届内阁中砍掉以往专门的体育部长、旅游部长,却偏偏别出心裁任命了一个“繁荣中产部长”。

这样的兴趣和疑问也非常合情合理,因为一个天天喊“中产”的政府没有一个人给出“中产”的明确定义,对什么人属于中产、什么人不属于中产之类总是含糊其辞。

12月11日,有记者追问总理定义“谁是中产”,杜鲁多回应说“加拿大人民知道谁算是中产阶层里边,也知道他们的家庭面临什么(挑战),我们更专注于真实的问题……”。媒体说,但是我们不知道。总理给部长的职权任务书也没有明确定义;而新任的繁荣中产部长也给人一头雾水, “中产是那些认为他们有能力负担自己生活方式的人,他们具有生活质量,而且他们可以……比如送孩子去打冰球,做各种活动。这是关系到具有一定生活消费,让家人可以做您想做的事情。”

如果按收入计算,据报道,按照加拿大统计局的资料,2015年加拿大家庭的中等收入是70,336加元,2018年是71,011加元。当然,统计数据的定义非常多,这个数字也只是一个参照。哈珀政府时期的财长奥利弗曾说,年收入12万的家庭“算中产”。
2015年,新的联邦政府上台之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为“中产”减税,为高收入加税,并推出“加拿大儿童福利金”,加大了“牛奶金”的额度,这一“中产”减税措施将个人年计税收入在45,282至90,563加元的区间减低税率,对高于200,000的收入增加税率。如果按照这个做法,个人收入在大约4万5到9万的人士都因为“中产”概念而受惠,收入更高的一部分的受惠程度将逐渐减低。

2019年,新一届政府同样以“为中产减税”作为第一步,提高基本个人免税额(BPA),2020年的BPA将由现行的12,298加元提升到13,229元,到2023年逐渐提升至15,000加元。

如果以2020年计算,此举对年收入低于1万2千元的人士没有帮助,因为以前得以免税,将来依然免税,但对所有高于这个限额的个人都有益处,即使年收入高于1万5千元,也会因增大的免税收入额而获益,直到从15万以上的“高收入”为止,这部分减税优势才会逐渐消失,到21万年收入时全部消失。因此年收入在1万2千至15万之间的人士都因为“中产”概念而受惠。

由2015和2019两次为“中产”减税的举措可见,惠顾的范围虽然都是涵盖中等收入的个人或家庭,但具体的收入数字却有很大差别。政府自己就不想把这个概念按照收入划清楚。

,”中产的价值观就是大多数以及各个背景的加拿大人所共享的价值观:他们相信努力工作才能取得成功,并希望他们的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”,他们关注有足够的住房和医疗护理、给他们孩子有教育机会、一个有保障的退休、有保障的就业、以及适度的休闲开支……。

其实,加国社会的收入呈一定的正态分布状态,非要以收入为“中产”画出明确的界限并无意义。但“中产”的概念代表了大多数加拿大的自食其力打工者和辛勤的生意人,而且帮助和扶持中产就是从中间路线推动经济发展,可以促进整体经济朝着普惠型发展,远比侧重帮助高收入或侧重帮助低收入者为好。

合作网站:多伦多在线
友情链接: 加国无忧   加中网   美国网络电视   约克论坛   友路   北美在线   星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