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文字新闻 中文资讯 少儿天地 天天影视 大多伦多每周Flyer 热点追踪 天世专题 综艺百汇 广播-长篇连播 广播-话题漫谈

爱孩的家长千篇一律 会罚的父母百里挑一

2018-05-14 来源:米粒妈频道

五一小长假,闺蜜在迪斯尼差点把孩子弄丢了。

那天,一家三口玩得太嗨了,一个不留神,突然发现,

刚才还在眼皮子底下活蹦乱跳的儿砸不见了!

两口子在周围找啊,喊啊,哪儿都没有,当时就慌了。

迪斯尼这么大,那天据说有几十万的人流,作死的孩子也不说一声,一转眼就跑了,上哪儿找去!

你们找过孩子吗?

我找过,我可是知道那种天要塌下来,五雷轰顶似的恐慌是啥滋味。这辈子再也不想经历了。

以我闺蜜的形象气质怎么也算是个海淀名媛了,可是那天在人潮人海中,哭得妆都花了。

最后还是爸爸在一家商店里找到了孩子。我闺蜜说,知道孩子没丢那一刻,简直就是死里逃生的感觉,接着就想拿鞋底子抽他。

要不是考虑到,在歪果仁地盘上打孩子有失我大国形象,这顿打是跑不了的。

可是回到酒店,看到没事儿人似的孩子,越想越后怕。别的事儿就算了,这种事儿就这么过去了,孩子一点儿也不长记性,万一要是真找不找了,那可不是要人命。

所以这顿板子还是得挨,逃得了初一逃不了十五。第二天早晨一起床,闺蜜就把儿子这顿打给补上了。

“我知道打孩子不好,可是这种事,只有打才能长记性。如果不打,我想不到什么更好的办法了。”回来以后,闺蜜跟我吐槽。

自古以来咱们就打孩子,突然有一天明白了不能再打了,一下子失去了这个古老的技能,还真是痛心疾首啊!

我们这一代,既是最懂得爱和自由的人性化父母,也是拿孩子最没有办法的纸上谈兵的家长。

所以,放弃了打孩子这个神技,我们还得再练一身功夫才行啊!老一套不用了,新的招儿又没有,那真还不如从前呢。

没有什么比一套行之有效的惩罚手段更适合这届家长了。

惩罚两个字很扎眼,听起来一点儿也不蒙氏,可是实话说,我觉得,恰当的惩罚不仅不会带来伤害,还能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。

不信的话,我以朋友的这件事为例,模拟一下到底该怎么惩罚孩子。这样做,是好还是坏,大家看完以后自有结论,我在评论区等你们!

惩罚要快,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

孩子犯错时,当时当场就处理效果最好,印象最深,孩子也能更准确的get到自己错在哪里。
闺蜜儿子的走丢事件,最好的时机就是找到孩子那一刻,就在事发现场,果断出手。

当孩子正处于丢失的情景中,满世界都是陌生的面孔,陌生的地方,他找不到爸爸妈妈了,此时恐惧感正要把他吞没,这个时候进行处罚最长记性。

因为小孩子的记忆靠联想,有了这番经历,再加上家长的强调,指出错误后,将来妈妈一提起小心走丢之类的,他立刻会条件反射地联想到当时的场景,当时的气氛,“好可怕呀!”这时候,小脑瓜里的红灯就闪了起来,马上意识到要小心了。

等到第二天,生活场景已经转移到了酒店里,再惩罚他,孩子完全是另一幅心情,看到的是另一种画面。

突然叫过来一通说:你昨天怎么乱跑呢,多危险……,说到痛处再打一顿,他只会感到“人在家中坐,锅从天上来啊”!宝宝好委屈哒。

下次,你一提起别走丢了,人家脑子里全都是:命运无常,不定什么时候就天降大祸了。跟安全意识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啊!

错失了最好的时机。一样是罚了,苦也吃了,效果却打了折扣。

虽然大庭广众之下教子难为情,孩子也没面子,就算把孩子拉到人少一点的地方单独教育,也比等到事后,换了场景,换了时间再惩罚好的多。

我不打,但可以让老天爷打他

抓住惩罚孩子的黄金时刻,该出手时就出手,可是怎么出手呢?说好了,不打孩子的。

我们是不打,但是老天爷可以打他啊。

我闺蜜这件事儿,要是换了我,找到娃了,我也不出来。就静静地躲在一边,看这倒霉孩子什么时候醒过来。

等他浪够了,环顾四周,发现自己丢了,茫茫人海之中不见爸爸妈妈,在一个头一次来的陌生地方,到处都是蓝眼睛白皮肤毛绒绒的陌生人,讲着叽哩咕鲁的外语,怕不怕?

我们在公园里,商场里经常会遇到走丢的孩子。一开始,他们会眼神慌乱、不知所措、紧张地满头大汗,满脸通红地大喊大叫,这时家长还没出现的话,孩子就会崩溃,大哭,万分焦急,引来周围的路人。

当孩子完全被恐怖压倒后,父母再出现,这种惩罚其实强过打一顿屁股。

当生活已经给了他足够的教训时,我们再抓住时机强调一下,教育一下,他立刻就明白了。

建立安全意识的有效办法,恰恰是让孩子暴露在危险之中,当然这种危险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,是适度的危险。

让事情本来的结果,让老天爷来代替父母的责打惩罚他,这是第一手的惩罚,不但效果明显,而且利大于弊。

其实除了走丢,许许多多的事情,都无须我们动手,老天爷就能在第一时间替我们办了。

乱动乱摸,玩火,就是缺“烫“;

吃个饭,毛手毛脚,饮料打翻好几回的,上天会替我们管的。打翻了?那就别喝咯。少喝几杯饮料,很快就学聪明了,一点都不会洒。一边大声骂你个小笨蛋,一边又给他倒上一杯,这不是惩罚这就是挨骂;

外面刮着大风,非要穿短袖的火娃们,有办法教他领悟“瑟瑟发抖“的真谛,不是你,是天气;
忘了作业,打骂没有力度,要惩罚咱就来点狠的。不许做作业,想做也不让做,明天到了学校被老师一万暴击,你会死的很难看;

有时候我们对孩子太关注太客气了,他就把自己当王,不知感恩。这时说教、报怨都不如把他送到别人家去待几天,去体会一下人家的父母是怎么对待孩子的,别生在福中不知福了!

我是一个凶残的妈妈,从小到大一路惩罚过来。不过我没动过孩子一根毫毛,是老天爷帮我给米粒改掉了很多毛病。

这样惩罚既不会伤害亲子关系,又能让他学会自我保护,远离危险,知冷知热,还能培养自主学习,懂得人情冷暖。

惩罚不一定非要亲自和熊孩子大战三百回合。客观世界给人类的惩罚已经足够强烈了,放着生活这个最好的老师不用,非要自己动手,你是在和老天爷抢戏吗?

比如闺蜜家的娃找到后,爸爸妈妈是直接过去,把他从商店的柜台边领走。然后,由父母责备他不该乱跑,这就是二手的惩罚。

看起来父母是进行了教育,其实是破坏了教育。

本来孩子可以通过这件事学到宝贵的生活经验。可是,第一手的教育没有发生作用,因为被父母的教育给干扰了。

父母往往就是好心办坏事,为了不让孩子哭,冰淇淋化了马上再买一个;为了不让他挨冻,不穿衣服就不许出门;为了保持一个暂时的好成绩,放弃了最好的培养自主学习的机会。
我们太好心眼儿了,不舍得让孩子们承受应该有的惩罚,不让他们挨老天爷的巴掌,然后再来纠结:这熊孩子,我该不该打他?

好吧,我只能说这该死的爱让我们变得糊涂。

答应我,今后,当你想管孩子的时候,不妨先做一个安静的美少女,看一会儿风景,让生活的巴掌先打在他身上,比你打他管用。

什么都推给老天爷了,还要我们家长干嘛?

问得好,别急啊,其实真正的大boss还是你。虽然第一手的惩罚让老天爷占了,但是后面的重头戏还得靠家长。

还是用我闺蜜的例子。

想象一下,这个娃,刚刚被老天爷惩罚过,经历了丢失的恐怖又与父母重逢,心情是大喜大悲,劫后余生,正在痛哭流涕,简直是灾难现场。

老天爷只管教训人,留下一个烂摊子,接下来的事还得靠咱亲生父母。

被生活教训了一下,娃很疼,这会儿如果有父母的关注,实际上是在为他分担痛苦,有利于孩子减缓压力,不会长时间的处在负面情绪中。

所谓孤儿就是只挨现实生活的打,却没有父母的呵护,他们既没有精神上的依靠,也得不到现实的帮助。

如果这会儿,我们认为孩子已经受到惩罚了,随他哭一会,吃一堑长一智就完事了,那他的心里是如同一个孤儿的。

此时,最好先安慰孩子,让他在父母的怀里哭一会,帮助他宣泄情绪,释放压力。可以轻轻拍着孩子的背说,不怕不怕,或者不哭不哭,爸爸妈妈都在呢。

这时候说不哭不哭,不是不让孩子哭,我们是用安慰的态度来告诉他,你不用压抑自己。同时,又用语言来给他一种心理暗示,慢慢地要把这种情绪收起来。

等他稍微平静一点,可以问他:刚才发生了什么,你为什么哭,可怕吗等等。

通过这些问题,家长就像收口袋一样,一点一点的收拢,把孩子气的、偏激的、模糊不清的情感收拢到具体的感觉,和真实的细节上来。

这样做的好处是,教会孩子把情绪向理智上转移。

“妈妈也很着急,走丢了有可能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,再也不能走丢了,你说对吗?”

首先明确是非,告诉他何为对错。当你们达成一致后,再一起商量一些办法,今后怎么应对。

比如,发现走丢了,可以去最近的银行、商店找保安打电话。或者,今后到人多的地方,先约定好一个地点,走散了就在那里见面等等。

通过交流,家长可以把孩子发大水一样的情绪导向具体的心理感受,再由感受过度到是非对错,和解决办法。

这样做既教会孩子情绪管理,也培养了一种理性思考的思维习惯。

情绪管理和理性思维,听起很抽象。说句人话,其实这两项能力就代表了个性成熟和头脑智慧,所以十分特别极其重要。

这个过程是需要学习的,从小一点一滴地,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,然后自觉地把情绪转移到理性思考上,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,甚至还能自我反省。

这个过程非常重要,可是老天爷是做不到的,只有父母可以。其实不难,不过是问几个问题,帮孩子梳理一下思维,难度系数不会高于计算双十一打折返点。

可以说惩罚孩子这件事,老天爷能管的是前一半,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时机,而后一半对孩子心灵的关照、性情的塑造,智慧的启发是父母来完成的,老天爷无法代劳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放养孩子是不对的。放养、散养的孩子只经历了生活的洗礼,教育只完成了一半儿,父母的价值完全没有体现出来。

最后多问几个为什么

最后等这件事尘埃落定,一切恢复正常以后,一定要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。
你为什么突然就跑了,什么原因?

“因为,我一路上都在惦记着商店里那个玩具熊,所以乘你不注意就跑回去了,想再看一眼。”
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,无论想去哪儿都要和爸爸妈妈说,可以吗?”
“嗯,可以。。。,可是。。。。,我觉得告诉你们,你们肯定不会同意的,所以……”
?!怪我咯!
“我不是已经给你买了一个吗?”
“可我还想要冰雪女王款的……。“

此时,一些平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开始冒出水面。

孩子没有安全意识,可能是多方面的问题造成的。

经历的危险少,缺少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是一个原因。还有一个原因是和父母的沟通出了问题。
无论什么事儿,有些孩子总是先在脑子里用父母的标准来打个对错,打勾的才说,打叉的他们直接屏蔽了。

还有没有其它的问题呢?

为什么已经给他买了一个了,可是还想要更多?

拔出萝卜带出泥,一个走丢事件,其实是平时一连窜的错误导致的。一次惩罚不仅培养了孩子很多能力,教会他很多办法,还发现了更多的问题,提醒我们去修正自己。

这样的惩罚不应该有吗?

如果说爱是教育中的王冠,那么恰当的惩罚就是王冠上的钻石。
会爱孩子的家长千篇一律,会惩罚孩子的父母才是百里挑一。

现代教育中,处处倡导爱与自由。可是爱与自由,真的就能养出一个好孩子吗?
越是美好的事物,越让人感到不放心。

爱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情,她有许多副面孔,惩罚也是。幸福的亲子关系,不是为了维系表面上的愉快而忽视问题。爱的价值有时候更是体现在如何处理不愉快的关系上。

米粒学击剑的班上,有个教练就经常惩罚孩子,可是不少孩子还是很喜欢他。有一天送米粒去击剑馆的路上,我问他:“受惩罚是坏事吗?”

米粒歪着脑袋想想了说:“也不一定啊,连打游戏都有惩罚呢,大家不也玩得很开心吗?”
让孩子受伤的不是被惩罚,而是羞辱,暴力,和被父母否定,而这些负面的感受大都是来自父母的坏情绪。

但是,父母这种生物,就是很难理性。

作为一个精力充沛的男宝妈,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我特别理解。所以,我宁愿在冲突发生的火山口,暂时躲在一边,让孩子接受第一手的惩罚,尽量让客观规律来教训他,利大于弊。

接下来的教育,等我们心情平复了,理性回归了,就会顺利很多。

要知道惩罚的目的:第一是让孩子记住,第二认识到错误,第三培养自我反省的精神。做不到这三点那只是大人发脾气而已。做到了,既解了气又管了孩子,造福社会,还延年益寿。

家长需要有威信才管得住孩子,但是威信不是靠巴掌和强权,树立威信靠的是成年人的担当和理智。

没有家长的威信,天天光是“爱与自由”是管不住孩子的。你是家长,不是陪孩子玩的大孩子!
PS:最后推荐大家看一个视频。泰国有位妈妈,有一天,她的儿子宣布:不想去幼儿园了。这位妈妈居然同意了,不过她的惩罚方式,非常发人深省,建议大家都来看看

合作网站:多伦多在线
友情链接: 加国无忧   加中网   美国网络电视   约克论坛   友路   北美在线   星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