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文字新闻 中文资讯 少儿天地 天天影视 大多伦多每周Flyer 热点追踪 天世专题 综艺百汇 广播-长篇连播 广播-话题漫谈

女儿问:妈妈, 你为什么这么自信呀?

2018-05-11 来源:无事生妃

10岁的女儿从学校回来,告诉我说,老师让她为全班同学做一个日历,来标明主要的节日,小朋友的生日,和学校的特别活动, 等等。

作为 teacher’s pet (老师的宠物) ,她当然是屁颠屁颠地牺牲自己的课间休息时间,又写又画,忙活了一星期,做出了一个10个月的精细到小时的日历。

日历做好之后,老师挂在了教室的墙上,小朋友们一个个过来欣赏挑刺儿 :

你为什么没注明 Kwanzaa (黑人节日)?

你为什么写 VAC (vacation)? VAC在西班牙语里面是奶牛的意思, Moo~~Moo~~!

说着说着女儿眼圈一红就流泪了。我虽然知道心理学家告诉我们,应该首先肯定孩子委屈的情绪,却忍不住脱口而出:

要是她们这样说我,我就会说,我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喜欢, 做日历本来就没有绝对正确的方式, 伟大的事情往往是有争议的...

边说我边用肢体演示辅助言语讲解:迈着猫步甩着头发昂首挺胸地走过。

女儿

“那样的话,每个人都会恨你的。”
“不会是每个人都恨我,因为我自己总是会很爱我的!”

儿子百忙中插一嘴

“妈妈就是那种绝对自信的人。她的自信简直就是金钟罩。 如果有霸凌扔石头砸她,她的自信不仅会把石头挡开, 而且会让石头反弹回去狠狠砸霸凌的!”

女儿

“妈妈为什么这么自信呀?”

我和女儿现在一样大的时候,有一天,我哭着跑回家,告诉姥姥:“同学们都笑我又黑又胖。”

姥姥把我搂在怀里,说: “黑好呀,黑健康! 你不胖的,胖是肉暄,你的肉很结实,是壮! 人家农村娶媳妇都是想找你这样又黑又壮的,能干活。”

那时候刚10岁的我虽然并不理解娶媳妇意味着什么,但姥姥说的话和说话的的语气给了我一种踏实的信心:"俺们又黑又壮的姑娘不用愁!"

姥姥并没有上过学, 也不懂什么儿童心理学。 但是, 在我的童年, 她给予了我心理学上备受推崇的一个东西: 无条件的爱。

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, 正是亲人的接受和认可, 最强有力地培养了孩子自信心。

孩子每天早上睁开眼睛,就像启动了一个小马达。 所思所想,一举一动,到底是由什么驱使?

遇到困难,或勇往直前,或临阵退缩, 又来自什么样的源动力?

大卫.麦克利兰(David McClelland) 被评为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心理学家之一, 在哈佛大学心理系工作了三十年之久, 终其一生研究: 驱动人类行为的最本源的力量到底是什么?

麦克利兰的研究发现人类的社会行为源于三大动机:

成就动机 (Achievement)
驱使我们不断努力提高,超越别人超越自我。

亲和动机 (Affiliation)
驱使我们珍惜和营造温暖亲密的人际关系。

权力动机 (Power)
驱使我们去控制影响他人乃至整个社会。
在亲子关系中,母亲的动机模式往往决定了孩子的源动力。

成就动机过于强烈的母亲
会被别人家的娃或各种竞赛所刺激,把对成功的渴求强加到孩子头上。

权力动机过于强烈的母亲
会希望孩子言听计从,朝着 “正确” 的方向前进。

动机并不遗传,自身源动力尚在形成阶段的孩子被母亲强烈的成就或权力动机驱使,不是在沉默中消沉,就是在压迫下反抗, 并不会由此激发出内心对成功的渴望。

反倒是亲和动机强的妈妈

珍惜和孩子的温暖亲密关系, 如阳光雨露,滋润了孩子内心对成长的天然需求, 让生命之花自然绽放。

因为妈妈的爱, 可以是无条件的。无条件的爱,是无论你是否满足我的要求,我都一样爱你。当我们无条件地爱着一个人,我们只在乎对方是否幸福快乐,而不是期望这份爱里的付出得到回报。

我知道,姥姥爱我,并不是因为我考试得了第一名,或者我对她言听计从。 她爱我, 就是爱我本来的样子, 在她眼中又黑又胖的我, 本来就很可爱, 不需要理由。

然而,无条件爱孩子的父母并不应该做“直升机父母”。心理学门派分立,百家争鸣,但在”直升机父母”问题上,心理学家们却是高度一致地批判。

什么叫直升机父母, 说白了就是不肯放手的父母。
父母究竟应该给孩子多大的自由?

斯坦福大学教务主任写了一本书,就叫《如何养大成人》。
书中提到直升机父母的三宗罪

孩子自己会做的事情偏要替他/她做
孩子想要学做的事情不让他/她去做
以自我为中心为孩子做决策

你是不是直升机父母?

最简单的检测:你有没有替孩子做过作业?

美国的 ask.com 的调查数据表明, 43%的父母曾帮/替孩子做作业。
父母为什么会帮/替孩子做作业?
是怕他/她不能按时完成作业?
是怕他/她不会做作业而情绪烦躁?
还是怕孩子作业出错成绩不好? 影响父母为他们设定的大好前程?

直升机父母就是这样
生怕孩子受伤害
生怕孩子会失败
所以忍不住出手相助

可是,大量研究表明,那些被小心呵护的孩子,长大后反倒成了畏手畏脚的胆小鬼。

美国教育统计中心对25000学生及家长的调研表明: 父母插手孩子的学习和孩子的学习成绩是负相关!

直升机父母的参与,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。过度担心孩子受到伤害, 直接造成了孩子的胆小和诸多精神疾病。

直升机父母养大的孩子,更容易焦虑和抑郁,更缺乏主动性,更不善于表达自我和发表见解, 更不自信。

《心态:成功的新心理学》一书中指出, 真正的自信恰恰来自失败。失败是最好的学习经历, 你没有失败, 而是赢得了新的经验。

自信,正是通过尝试一些难度更大的事情,成功或失败, 不断尝试,直到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。 父母越呵护孩子的自尊心,孩子越没有机会失败, 越没有机会不断尝试, 树立信心。

小学二年级暑假的一天, 我正躺在树下听知了们叫个不停,邻居小朋友们过来喊我:“走,出去玩!” 去哪儿玩? 去爬山吧! 怎么去? 骑车呀。

“姥姥! 我跟同学出去玩儿了!” 刚刚学会骑车不久的我,看到院子里正好有辆二八自行车,高兴地推起来就急匆匆地和小伙伴们出门了。

山,在几十里外。我双手高举扶着车把,小短腿从自行车横梁下掏过去使劲儿蹬呀蹬,骑了两个多小时到了山下。

正午时分,烈日当空,到了山下我才意识到没有带水,渴的嗓子眼儿要冒火!

怎么办? 山边有小河流过, 我们就直接趴在河岸上象小狗一样吧嗒吧嗒地舔水喝, 把肚子灌得鼓鼓的。

也许那时候天总是很蓝,社会总是很安全 。7岁的我,没有手机,没有GPS, 在外面游荡了一整天。 没有感到被紧紧地牵着,也不怕自己会犯错,手中把握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被信任感。
我知道,姥姥认为我有能力应对任何突发事件, 如果饿了渴了累了,就自己想办法去解决。 我做到了, 也因此相信未来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。

我儿子曾经指出, 我的那份自信让人觉得, 我做的任何言行如果被指责, 那肯定是这个世界的错!

“没有敌意的坚决, 不含诱惑的深情”

这是美国精神分析协会前会长科胡特的名言,描述的是亲子相处中健康关系的特征。

母亲,不是一个代表成就的字眼,不是一个权力的象征。

母亲
是接受与给予
是无条件的爱
是放手的信任
是试错的自由

纵前方山高路远,母亲的爱,永远给我们以信心和勇气,以梦为马,无问西东, 披荆斩棘, 长风破浪。

合作网站:多伦多在线
友情链接: 加国无忧   加中网   美国网络电视   约克论坛   友路   北美在线   星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