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文字新闻 中文资讯 少儿天地 天天影视 大多伦多每周Flyer 热点追踪 天世专题 综艺百汇 广播-长篇连播 广播-话题漫谈

安省华裔桥梁工程师承办国际音乐艺术节

2017-08-11 来源:加拿大TCNnews

祖国的南沙,太平洋吹来焦热的风,高脚屋旁的太阳花开得正艳,

又到了岛礁菜园收获的季节。

自给自足的蔬菜和瓜果是南沙守备部队食材的重要来源,

然而在若干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看不到绿色的不毛之地……

午餐肉罐头的气味伴着珍贵蔬菜的甘甜,这就是老南沙的味觉密码。这些味道,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爱国、奉献、艰苦、团结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,才下舌尖,又上心间,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,哪一种是情怀。

当年,他们这样吃饭

不管是哪个年代,使命总在催促军人迈步向前。他们整装、启程、跋涉、落脚,停在哪里,哪里就会燃起灶火。

早年的守礁生活相当艰苦,吃饭是个大问题。守礁时间比较长,冰库条件有限,补给的物资确实留不住,只能吃战略储备的罐头和维生素片,口腔溃疡更是家常便饭。

现在的南沙餐厅,窗明几净,品种丰富

2002年4月,在上级首长的关怀下,南沙守备部队建成了配套齐全的自助餐厅,2009年又进一步改造完善。两边一字排开数十个特制的长方形不锈钢保温容器,盛有各种口味的8荤8素外加“靓汤”;主食有大米饭、面条、馒头、稀饭;水果有香蕉、苹果、橘子;饮料有王老吉、椰子汁…

南沙精神中的“团结协作”深深印在每一名南沙人心中,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,宁可自己少吃少用,也要保证战友的吃用。

“荤素不可偏废,三餐形成定规,略有节制最可贵,强似日后减肥……”

在物质匮乏的年代,在饭桌上,自己多吃一口,别人就会少吃一口。“节约资源”,这不成文的传统,镌刻着深深的南沙特色。

秘 境
[ mì jìng ]
靠山吃山、靠海吃海。巧妙地利用自然,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,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,更是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。从古到今,我们精心使用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,获取食物的非凡智慧,无处不在。

当年,他们这样耕耘

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,南沙岛礁上先后建起了“三防菜地”“四防菜地”,种菜成为官兵守礁生活的一部分。

然而“种菜”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“吃”的范畴。蔬菜是食物,也是生命,生机勃勃绿油油的蔬菜,是岛礁上最美的点缀。

风吹浪打,南沙最早的每一抔土都是水兵们利用休假一点一点从老家带上来的,来之不易。他们建成一片小小的菜地,按泥土来源以各个省份直辖市等划分区域,难以抑制的乡愁,在这方寸天地之间有了寄托。

现在的南沙,满眼绿色,蔬果飘香

如今的南沙,修建了自己的大棚,里面有和陆地上一样的苗笋果蔬,不仅能实现自给自足,还有富余的瓜菜腌制咸菜。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、雨水回收技术和滴灌、喷雾等现代农业科技,让这里的蔬菜四季常绿。

看,在这个不到三亩地的生态农场里,种有30多种蔬菜瓜果。河南的荆芥、四川的辣椒、山东的大葱,小小的菜园囊括了祖国各地的时令蔬菜。农场一个多月就能出一茬菜,旺季时每天可收获200多斤。一年四季,官兵的餐桌上有了更多的色彩和选择,这是大自然对辛勤劳动者最好的馈赠。

中国人深深地眷恋着脚下的土地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春种,夏耘,秋收,冬藏。在逐渐告别农耕文明的今天,南沙,这个全中国泥土最稀少的地方,依然在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播种和收获的故事。

有一千双炊事员的手,就有一千种味道,部队的大锅饭,无比神秘,难以复制。所谓心传,除了代代相传的手艺,还有执着的信念,以及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。
当年,他们这样做菜

在物资匮乏的条件下,南沙的炊事员想尽一切办法丰富官兵的伙食,用有限的食材烹调出美味佳肴。有一年,某个岛礁收获了一根大黄瓜,大家谁都舍不得吃,最后切片做成了汤。

南沙各个岛礁都有“招牌美食”,而最流行的,却是一道清炒地瓜叶。原来官兵们尝试种过许多菜,发现唯独种上地瓜后,长出来的叶子易活、爱长,最经得起南沙气候无常的考验。最困难的时候,炊事员在礁堡边上,随便扯把地瓜叶子炒个菜就能应急。

南沙另一道“传统”的食材是黄豆及衍生出的各种豆制品。当年,为了丰富礁上的“菜篮子”,刚任炊事班长不久的黄胜发回家探亲,家人都没陪两天,就去豆腐店打工学艺,一个月后满载而归。如今,南沙各个岛礁上都能做豆腐、发豆芽,还能自产豆皮、豆干、豆浆。这些手艺,几乎都出自黄胜发的“真传”。

现在的南沙炊事员,煎炒烹炸,样样精通

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,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。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,南沙的炊事员在食品制作中做到精做、细切,去根短,去皮薄。极致刀功如同高深武术,只有手上功夫练到纯熟无比,运刀才能随心所欲,游刃有余。

现在南沙保障补给比较充足,换防前后食材品种也相对丰富,特别是补给时间缩短后,餐桌上的变化格外明显,逢年过节炊事班还会想方设法变出点花样,尽力给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做几道家乡菜。

从原来一天三顿罐头,到现在一天天丰富起来的餐桌,在南沙,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,从来不曾停歇。

【 尾 声 】

中国有句古话
民以食为天

在军队也有这么一句话
一个好的炊事班顶得上半个指导员

几十年来,食物就这样随着南沙官兵的脚步,不停迁徙,不断流变。无论脚步走多远,无论身处什么地方,在他们的脑海中,只有这种味道熟悉而顽固。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,一头锁定了故乡,一头则永远牵绊着魂牵梦萦的南沙。

这是巨变的南沙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,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,认清明天的去向,不忘昨日的来处。

本文部分文案修改自《舌尖上的中国》

合作网站:多伦多在线
友情链接: 加国无忧   加中网   美国网络电视   约克论坛   友路   北美在线   星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