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文字新闻 中文资讯 少儿天地 天天影视 大多伦多每周Flyer 热点追踪 天世专题 综艺百汇 广播-长篇连播 广播-话题漫谈

再说 王菲,有如此成长的历程

2016-12-29 来源: Y自然流露Y

看看王菲的成长历程, 也许对她有个新的认识 -:)

王菲以特有性格在娱乐圈闯荡,直来直去,碰巧成为女性解放、敢爱敢恨的代名词,引粉丝效仿。即便她不再有过硬新歌,性格印记却在八卦里贯穿始终:恋爱主动,不顾外界看法,分手时也无所谓世俗束缚, 那么看看她的成长历程(zt):

王菲出生在1969年,那是文革的第三年,一枚红旗下的蛋。80年代末她漂到香港接受资本主义洗礼,90年代又被大陆摇滚乐熏陶。她始终处于一个疏离的位置,粤语国语自由转换,独领亚洲歌坛风骚。“局外人”的身份让她无需讨好任何一方市场,这种任性自我的“出世”性格成就了“传奇”,也使她在人情世故上依然停留在“高中女生”的心智。

王菲出道的早期,港人对“大陆”避之不及。90年代王菲名扬亚洲,港台媒体对“北京女孩”有种异域风情的审美,访问里她冒一句京腔,主持人就着迷得要晕过去。大陆人看王菲,又常常忘记她是北京人,只记得《重庆森林》里的叛逆港女。种种因素加在一起,王菲令各地华人都有一种莫名的距离感,并不主流的个性和歌路却有最大众的商业成就。但如果仔细审视她那种“个性”,源头还是1969年出生在北京的大院女孩。

王菲出生时,家庭背景在当时看来有点“危险”,祖父是国民政府官员王兆民,父亲是煤矿工程师,母亲是文工团女高音。所幸在她7岁时文革已经结束,国门缓缓打开,家底不再是耻辱而成了优势。王菲加入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艺术团,十几岁就上央视唱《大海啊故乡》、《小百灵之歌》,社会主义花朵,童声悠扬。

相比同龄人,家境不错的王菲占有更多资源,第一时间跨入了刚刚萌芽的大陆流行歌坛。1985年云南音像出版社为王菲录制了三张卡带:《风从哪里来》、《迷人的卡勒》、《记得我》,全部都是翻唱歌曲,以邓丽君为 主。

那时老百姓听流行歌主要依靠港台传进来的“靡靡之音”,邓丽君是代表。大陆原创音乐能力有限,歌手热衷于“翻唱”这些歌曲,还没有人想到版权问题。云南音像出版社因此红火了好几年,随便找嗓子不错的歌手翻唱经典作品就能有不错销量。最典型的是“电音女王”张蔷,她擅唱迪斯科音乐,烫爆炸头,穿蝙蝠衫和健美裤,这是80年代国人最欣赏的“潮人”。鲜为人知的是,同期王菲也经北京的音乐老师介绍去录过翻唱磁带,但在这股音乐潮流中,安静唱歌的王菲并不是佼佼者。据云南音像方面的工作人员回忆,当时王菲的卡带卖得不算最好也不算最差,每盘卡带的“稿费”是一两千元。

“我们喜悦地向听众推荐一位歌坛新星。她鲜为人知,却正悄悄地升起在星空。王菲降生于音乐家庭,成长于管弦声中。”这是《风从哪里来》上印着的“王菲简介”,这盘卡带的封套是王菲在录音棚里唱歌时拍的,她穿着红色运动服,举着有线话筒,形象充满时代 感。

不甚成功的翻唱卡带事业之后,王菲在1989年12月底到了香港,“跟家人一同移民”。家境在这时又发生了作用,否则她可能要和其他同时期的大陆流行歌手一样,以走穴和唱歌厅打开事业前景。1989年的香港意味深长, 97回归一步步靠近,港人觉得未来不甚确定,移民潮愈演愈烈。

王菲到香港之后拜师戴思聪,后者被称为“音乐教父”,将其推荐给新艺宝的老板陈少宝。新艺宝觉得王菲声音不错遂让其出道,按照港人做生意的习惯算命理取艺名,定下叫王靖雯,英文名Shirley。1996年王菲受访讲到改名的原因:“公司觉得两个字的名字太大陆了,想改成香港一点的,三个字的名字。”王菲在新艺宝的头三张专辑都是粤语歌,缠绵悱恻,诉说都市情感,跟本地歌手并无二致。

资深DJ林伯希曾对媒体这样回忆过王菲当年的口碑:“香港歌迷都好势利的嘛,觉得内地什么都逊一些。大家都知道王靖雯的歌唱得好,可是人不潮啊,所以红歌不红人!”

新艺宝三张专辑之后,王菲并不喜欢自己的定位:“就是觉得挺别扭的,不像我。”这时正逢新艺宝高层变动,人事复杂,1991年底王菲选择去美国短暂留学:“到纽约之后又是一个撞击,在香港是撞晕了,到纽约是撞醒了。”王菲这样总结纽约给自己带来的影响:“92年回来,大家感觉我变了,那个才是我自 己。”

另一个因素是,90年代初,大陆摇滚乐达到最高潮,北京是最大的根据地。1989年崔健推出大陆第一张摇滚专辑《新长征路上的摇滚》,其后《黑豹》、《唐朝》、《中国火》陆续发表,“魔岩三杰”时代到来。王菲在“黑豹”一口气跟栾树、窦唯谈了两场恋爱,所受到的影响可以想见。甚至有窦唯粉丝坚持认为是窦唯给了王菲从俗套的“王靖雯”里解脱出来的机会。

1992年的《Coming Home》,王菲拉直头发,在唱片封套上从绿皮火车中探出头,火车上写着“北京”。大陆身份被强调出来,为专辑拍摄的照片皆在北京取景,毫不介意“土气”的北京公交,老酸奶也得以入画。

此后,大陆摇滚启蒙时期熏出的气质被糅进王菲“香港女歌手”的身份里。《执迷不悔》放弃了港式情歌的女人受伤模式,王菲自己写词:“就算痛苦,就算是泪,也是属于我的伤悲。”之后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用了大陆最流行的儿童科普读物作为标题,《誓言》有窦唯作曲,粤语专辑放了国语说唱歌曲《出路》……北京女文青的特征都很明显。

当北京元素如此鲜明的时候,“大陆妹”的声音反而消失了,一贯刻薄的港媒开始对王菲毕恭毕敬,称之“和四大天王平分天下”,狗仔们为了她跑到北京胡同蹲点。耐人寻味的是,香港只需要王菲,并不需要真的北京。“魔岩三杰”之一的窦唯多年来在他们心里始终是个“打鼓的”,拍照非要拍他在抽烟屁股。王菲的微妙在于,引入摇滚、地下元素,但从未另类到大众不能接受,西洋音乐里的新锐曲调、港乐的大众性、北京摇滚的意义探寻,被她和团队一锅烩成“王菲牌”,比例恰到好 处。

台湾人则容易对政治和身份敏感。王菲到台湾宣传《浮躁》时,DJ黎明柔对她的出身表示了浓厚的兴趣,并不断做出政治化猜想:“大陆名字都是党派意味的,兵啊军啊……”王菲淡淡地告诉激动的黎明柔:“那些是我们上一辈的人。”黎明柔仍然对“文革”话题兴趣非常,转弯抹角地问:“文革对你来说是一个不存在的记忆?”王菲认可,黎明柔不甘心地总结:“后文革时代的有为青年王菲。”她好奇王菲如何作为社会主义青年进入资本主义的香港,王菲答曰:“主要是文化上的撞击,我只是一个学生,对制度上的东西没有体会得很深。”台湾人不知道的是,王菲在北京有优越条件,已先于她的同龄人更早领略外面的世界。陶晶莹亦在节目中重视对王菲的背景解读。

1998年春晚,王菲和那英合唱《相约九八》,电视上写着“演唱:王菲(香港)”,很多观众以为她是香港人。她的专辑都是引进版,潮味十足,非当时内地公司可比。她的音乐黄金期也是香港娱乐圈的90年代鼎盛段落,一切都是香港标记。

这样一来二去,王菲就成了大陆人眼中的香港明星,港台媒体眼中迷人的北京女王。

合作网站:多伦多在线
友情链接: 加国无忧   加中网   美国网络电视   约克论坛   友路   北美在线   星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