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文字新闻 中文资讯 少儿天地 天天影视 大多伦多每周Flyer 热点追踪 天世专题 综艺百汇 广播-长篇连播 广播-话题漫谈

华人有唐人街:德国人在加也有柏林村

2016-02-03 来源:51周报作者:康健

冬天旅游淡季时,达总会组织新老导游培训、参观之类,美其名曰为旺季储备人才。此番达总带队参观滑铁卢市,说是事先联系了当地的旅游局,由他们负责接待,空手套白狼,借花献佛乃达总一贯之专长。老唐原本不想去,得知中午有免费的“德国咸猪手”,不禁肠胃大动,为瘦身而节食多日的“肉欲”顿生,遂欣然前往。

滑铁卢在多伦多西边百公里处,这个地名本身就颇有来历。二百年前的一八一六年,当地已经聚居了不少德裔移民,“上加拿大”政府将此地命名为滑铁卢,因为此前不久拿破仑兵败比利时的滑铁卢。英国和德国在欧洲均与法国矛盾重重,用滑铁卢命名此地,充分展现了占加拿大主体的英裔和当地德裔的微妙心态。

达总在车上一手扶栏杆,一手拿话筒,在众多新老导游面前使尽浑身解数,尽情表现,口若悬河,滔滔不绝,双眼时不时地瞟瞟坐在前排的八零后九零后小妹妹们。

门诺教徒今天的交通工具依然是马车

说咱们华人走到哪里都搞唐人街。“歪果仁”也一样,滑铁卢西边的伦敦大都是英裔,那里连泰晤士河都有,法裔聚集地直接就叫巴黎,还有莫斯科,哥本哈根等,都是各国移民乡情的流露。随着德裔居民人数不断增加,他们把该地称为柏林村,是当时滑铁卢县的县衙所在地。

转眼又是一百年,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,此时加拿大早己建国,国内反德情绪高涨,殃及池鱼,柏林村也不幸躺枪,两年后被重新冠名为基钦那(Kitchener),纪念那年触雷身亡的英国陆军大臣基钦那伯爵。此公曾于一九零九年访问中国,对中国印象极差,说“满清这些人必须下台”,此处按下不表。

甫下车,旅游局的接待人员就送上当地著名小吃“油炸苹果糕”(Apple Fritter),新鲜的苹果去皮,切片后裹上面糊油炸,再趁热裹上砂糖和肉桂粉,十分可口,团里的妹妹们怕胖不吃甜食,老唐拿将过来全部干掉。

因为惦记着中午的咸猪手,老唐留着肚子,早饭都没咋吃。首先参观的是安省最大的农贸集市----圣雅各布市场,冬季每周四、六开市。当天是周四,早晨七点多就开门,比多伦多早很多,集市内容丰富多彩,在这个现代化的都市地区,竟然还保留着传统的家畜拍卖市场。

商品更是琳琅满目,各类食品、新鲜蔬菜、家具、手工艺品,应有尽有。老唐发现各式香肠物美价廉,电话请示如蓝之后买了一大包。旅游局的人说,夏天人多时,很多摊位都在室外,整个集市过去多年一直在不断扩建。

这天适逢加拿大总理小杜鲁多访问滑铁卢大学和Google研发中心,达总一行基本上是紧随总理的脚步,那Google中心原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橡胶厂,外观古朴,里面新颖,别有一番洞天,三百多个工程师忙忙碌碌,专心工作,他们中大多数都是滑铁卢大学的毕业生。

达总特地指出现今的加拿大总督约翰逊曾任滑铁卢大学校长,滑铁卢也是黑莓手机总部所在地,整个地区可谓加拿大顶级的创新之所,最新科技的首善之地。此时新导游们对达总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,觉得他无所不知,无所不晓,整个一个万事通,懂师傅。
看到那些电脑高手们睿智的目光、忙碌的身影,老唐不禁想起自己在硅谷拼搏的岁月,心中一阵酸楚,自己当年也曾豪情万丈,现在居然堕落到这步田地,只能跟着达总混饭吃,唯有一声默默的叹息。

终于熬到中午,达总宣布在闻名遐迩的老海登堡饭店用餐,Olde Heidelberg这个名字一看就是源自德文,达总呱呱几句德文,解释说这话的意思就是“我们今天中午在老海登堡饭店吃咸猪手,喝黑啤酒”,反正团里没人懂德文,随他咋说。

这家德国风味的餐馆很有历史,创立于加拿大建国前的一八六零年,最早是个小饭店兼马车店,直到今天依然提供住宿服务,名字从来没有变化过。现在的店主并非德裔,兄弟两人接手餐厅已逾三十载。据说十年前少有国人造访,直到一家华人媒体的记者品尝过这里“咸猪手”后,大力推介,华人访客越来越多。

以前每周售出五十只咸猪手,后来二百只,现在旺季时一天甚至能卖出五六百只。达总安排自己坐在美女们旁边,眉飞色舞,频频举杯,边吃边看,秀色可餐。这里的黑扎啤别有风味,号称“海登堡老巴伐利亚啤酒”,味道不像产自德国的黑啤那样厚重,没那么苦,稍带酸头。老唐出身青岛,酷爱“哈”啤酒,年轻时曾一次喝下廿六大瓶青岛啤酒,可惜早已雄风不再,廉颇老矣!

咸猪手全称Smoked Pork Hock,就是熏猪肘,烹制颇为费时,须提前一天用啤酒、盐、白醋,佐以香草等调料浸泡腌制,早晨先清蒸近三个小时,然后烤一小时,烤的同时要在外表浇上加有蜜糖的德国啤酒,如此这般,最后的成品方能皮薄肉嫩,外脆内软,肉滑多汁,略带烟味。再佐以黑啤则更是醇香浓郁,齿颊留香,实乃难得之佳肴。

这道菜的量挺大,除咸猪手外还配有土豆泥,蔬菜色拉等,饭量小的还真吃不下。老唐一点问题没有,不仅把自己的盘子吃得一干二净,还把周围几位切给自己的一块块大肉一扫而光。眼睛余光里隐隐瞥见达总鄙夷不屑的目光。导游们都听说过老唐能吃,这下总算亲眼目睹。离开时,老唐看到达总的“咸猪手”趁机扶了一下身边美女的小蛮腰。

酒足饭饱之后,团组开始参观德国小镇的核心部分圣雅各布。由于历史原因,滑铁卢有着加拿大最多的门诺派教徒,目前约有五千人。门诺教徒于十七世纪前后起源于欧洲,德国、荷兰等国都有,他们反对婴儿时洗礼,主张成年后洗礼,这在当时显得有些离经叛道,并因此被孤立、受迫害,于是远赴新大陆。

加拿大的门诺教徒主要来自美国的宾州,美国建国之后,门诺教徒为逃避兵役再次远走他乡,来到加拿大。当时使用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,跋山涉水差不多两个月,行程将近一千公里抵达滑铁卢。

门诺教徒(尤其是其传统派)的生活方式和他们三百年前的祖先们相差无几,持守简单生活,不使用电器、化肥等任何“现代化”的东西,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纺织,交通工具依然是马车,附近道路的路肩格外宽敞,干线公路和农田间有很多碎石子路,这些都是为马车准备的,是名副其实的“马路”。

刚刚在滑铁卢大学观赏过最新设计的顶级赛车,再看看周围悠然而行的黑色马车,简直难以想象两者近在咫尺,却互不干扰,各得其所。

门诺人崇尚和平,厌恶战争,拒服兵役,凡事都不依赖政府,甚至不用加拿大的医疗保险,主要依靠的是互爱互助。他们极其注重家庭,以宗教为生活重心,大家共同劳动,互相扶持,绝不攀比,颇有些共产主义的味道,教会在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他们衣着朴素,男人都是一袭黑衣黑帽,女人衣服的颜色也都比较单一,没有浓妆,没有过分的首饰,一切都简朴自然。

婚礼隆重又庄重但绝不奢华铺张,几乎没有离婚。孩子一般都不入公校,而是由教堂负责基础教育,十四岁之后就开始参加劳动,由于孩子从小就熟悉农织生活,十四岁时对各项劳动早已驾轻就熟。他们认为太多的教育并没有什么益处,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就可以了,自食其力,也能丰衣足食。

老唐早年在美国宾州工作时曾经专门造访阿米什(Amish)人聚居区,门诺教徒宏观上讲和阿米什人一样,但在很多细节上又有差别,即使门诺教派内部不同分支之间也多有不同,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从原有教会分离出来自立门户。

有人或许担心这样会使得各个分支的人数越来越少,但门诺教徒通常不采取任何避孕措施,因此孩子众多,一家六七个孩子很常见,中国刚刚放开的二胎政策在这里根本不是问题。农耕生活需要大家庭,他们通常三世同堂,这在西方社会,尤其是美加这种崇尚独立,追求自我设计、个人实现的氛围中显得十分另类。

参观过程中,达总一再叮嘱拍照时尽量避免正面,要尊重门诺人的隐私,他们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。一边是世界领先的高科技,一边是坚守传统的简生活,落差之大,令人瞠目。

刚干导游时老唐随达总到渥太华“培训”,国会山前有纪念加拿大建国一世纪的“百年火焰水池”,达总曾说“水火相容”这一作品意义深远,加拿大既热情似火,生机勃勃,又若然如水,包容万物,相当符合枫叶国“多元文化”的基本国策,水火尚能相容,何况其他?《中庸》有语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”;蔡元培先生亦云“路不并,不必相悖,道不同,不必相害”。

世界多元,各行其道,何必万事一统,天下归一?门诺人笃信过分依赖现代技术会使个人欲望过分膨胀,破坏社会和平。我们大多数人总是不断追求高新科技,像达总连手机都要不断更新,处处和九零后看齐,意欲展现“烈士暮年,春心不已”之情怀;老唐则是整天泡在后院那三分地里,种菜种瓜,尽享农耕之乐。

到底是哪种生活方式更好呢?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,鞋子合适与否,只有脚知道,正是“子非鱼,焉知鱼之乐?”

合作网站:多伦多在线
友情链接: 加国无忧   加中网   美国网络电视   约克论坛   友路   北美在线   星网